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博士近期就稳定币的全球立法趋势、技术本质、应用场景及中国机遇发表了系列重要见解。其观点深刻洞察了区块链金融的变革力量,强调了稳定币与真实世界资产(RWA)作为关键桥梁的作用。
一、全球监管破冰:货币史里程碑
2025年5月,稳定币监管迎来重大突破: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稳定币法案”动议;中国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定于8月1日生效。肖风视此为国家立法推动“代币化法币”的创举,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金融格局。
美国动机: 推动支付与金融系统现代化,强化美元霸权,预计为美国国债创造数万亿美元新需求。
香港创新: 首创“价值锚定监管”原则——凡锚定港元价值的稳定币,无论发行方所在地,均纳入监管。此举巧妙延伸了司法管辖权,为香港在全球监管竞赛中赢得先机。
趋势必然: 肖风强调,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如同电气化替代蒸汽机,势不可挡。发展合规、开放的稳定币生态是抢占未来金融网络高地的关键。技术创新创造用户价值,是驱动稳定币发展的根本动力,常被宏观讨论忽视。
二、区块链: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金融底座
肖风指出:“当前区块链的本质,是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量身打造的新一代金融系统。中美正共同主导这一进程。”
记账体系革命: 人类记账方式历经单式记账(古代)、复式记账(14世纪意大利)到区块链分布式记账(2009年)。区块链实现了从“私人账本”到“全球公共账本”的跃迁。
账户体系演进: 伴随记账革命,账户体系也从银行账户、互联网账户发展到区块链账户。稳定币作为核心的支付型数字资产,承担起链上支付与清结算的重任。
三、重塑支付与贸易:效率革命已至
“稳定币的特性使其天然适用于支付清算,”肖风表示,“其价格锚定与链上实时结算能力,正使其成为跨境支付的理想工具。”
规模超越: 监管落地加速场景拓展。2024年,稳定币支付清算总额已达16.16万亿美元,超越VISA和Mastercard之和,一个绕过传统银行与SWIFT的新支付网络已然成型。
效率碾压: 传统跨境支付流程繁琐、耗时(可达两周)、成本高。稳定币实现点对点“去信任化”交易,秒级到账,无需复杂中介。
适配新贸易: 此效率革命深刻影响中国跨境贸易。随着跨境电商向C2C演进(全球消费者直接交易),稳定币的特性完美契合这一去中心化趋势。
四、香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2.0的窗口
肖风认为:“未来十年是香港升级为‘国际金融中心2.0’的关键期。”
独特优势: 资金自由港枢纽、“前店后厂”历史基因,使香港具备从传统金融中心升级为数字金融中心的基础。同时,其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有望成为“人民币与美元的数字桥梁”。
监管利器: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价值锚定监管”原则(区别于欧盟MiCA的“功能监管”和新加坡的“分级牌照”),通过对锚定港元的稳定币实施全球管辖,为其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提供了强大支撑。
五、跨越鸿沟:稳定币与RWA架设现实桥梁
“稳定币正成为区块链产业跨越‘鸿沟’的核心桥梁,”肖风强调。
引爆应用与RWA: 未来几年,稳定币不仅将带动区块链应用爆发,更将加速RWA(真实世界资产上链)进程。波士顿咨询预测,2033年链上RWA规模将达18.9万亿美元(未来8年年化增长53%)。
跨越鸿沟: 肖风引用《跨越鸿沟》理论指出,区块链已走过“技术极客”和“爱好者”阶段。稳定币将推动其进入‘实用主义者’大规模采用期。在跨境电商、自由职业结算、全球支付等领域,区块链将首次真正作为基础设施融入实体经济,脱离“叙事”阶段。
六、中国创业者:浪潮之巅的机遇与行动
“稳定币与RWA是十年一遇的大浪潮。不站上去,等于主动放弃话语权,”肖风警示。
独特优势: 中国创业者不仅有机会,且具备优势。全球头部项目背后常有中国工程师的代码、算法和基础设施支持,这是巨大存量优势。
新出海通道: 稳定币与RWA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化新路径,助力中国绕过传统壁垒,以新形式输出商品、服务和内容(“数字出海”)。
多元空间: 未来稳定币经济将是多层次、多区域、带光谱与粒度的全球网络,规则灵活,区域创新空间巨大。凭借中国创业者的进取精神,这些市场终将成为主场。
坚信未来: 肖风长期认为,实用主义导向的中国,终将拥抱能推动发展、服务实体、创造效益的区块链与数字资产大潮。
行动纲领: 肖风提出五点建议:
主动出海: 在规则制定地抢占位置。
坚守正心: 聚焦解决用户问题、提升效率,创造真实价值。
持续学习: 钻研技术、合规、新知识及制度框架,打破思维定式。
注重团结: 整合资源、相互学习,共建健康生态。
秉持开放: 以区块链的开放、透明、公平精神参与创新。
七、融合未来:Web3与AI共筑财富新体系
“Web3与AI是一体两面,终将融合,共同构建新一代财富分配体系的基础设施,”肖风断言。
深度结合: 与顶尖AI专家交流后,肖风更坚信AI与区块链深度结合是必然趋势。
价值导向: 他积极寻找能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落地能力的AI+Web3项目,而非概念炒作。“我们坚信融合必至,并密切关注有落地潜力的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