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下旬,香港数字资产市场迎来监管调整信号: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受中国证监会 “非正式指导” 影响,包括国泰君安国际在内的至少四家中资机构已退出或暂缓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相关 RWA(现实世界资产)业务布局同步收缩,折射出跨境数字资产业务的监管平衡难题。
此次业务调整源于多重监管考量。证监会指导明确要求加强风险管控,确保业务具备真实资产支撑,尤其针对底层资产涉及内地的项目,新增跨境合规评估环节,审批周期延长至季度级。监管层担忧,未成熟的资产代币化模式可能引发资本外流风险,且 RWA 被界定为 “证券类资产” 后需适用全套证券监管规则,合规成本显著上升。此前 8 月,监管已要求券商暂停发布稳定币研究报告,此次调整属风险管控的延续。
市场数据显示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香港金管局此前披露,已有 77 家机构表达稳定币牌照申请意向,但中资机构的退出使竞争格局生变 ——BlackRock 等国际机构正加速布局,其获批的数字资产牌照将用于 Q4 推出代币化货币基金。RWA 领域同样出现分化,中银香港此前发行的 2 亿数字债券虽 48 小时售罄,但依赖提前布局的物联网数据上链与多币种结算系统,中小机构难以复制该模式。
业务收缩已引发市场连锁反应。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等概念股股价出现波动,广发证券香港子公司 “GF Tokens” 产品推进放缓,新城控股香港 RWA 研究机构筹备延期。部分资金开始流向新加坡、迪拜等监管更灵活的市场,两地沙盒互认机制正吸引项目迁移。
业内解读认为,此次调整并非否定行业价值。当前全球 RWA 市场规模约 290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将超 2 万亿美元,香港仍计划 Q3 上线 “R-BOARD” 二级板承接合规代币。分析指出,监管实则推动行业向 “合规 + 技术” 双驱动转型,未来具备牌照资源、跨链结算能力的机构更具竞争力。随着香港稳定币 “邀请制” 发牌落地,中资机构或通过技术合作而非直接持牌重新切入市场。
原创文章,作者:数链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wa100.cn/archives/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