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4 日,华尔街金融巨头摩根大通的态度转变引发市场关注。其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近期公开表示:“就好比我认为你不应该吸烟,但我捍卫你吸烟的权利。现在我捍卫你购买比特币的权利,去做吧。” 这番言论标志着这位曾经将比特币称为 “诈骗” 的大佬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
几乎与此同时,摩根大通正积极筹备一项突破性服务:允许客户使用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作为抵押品获取贷款,最早可能在 2026 年推出。这一举措不仅代表着传统银行业的重大转型,也呼应了美国近期签署的里程碑式立法 ——《国家稳定币创新与监管法案》(GENIUS 法案)。随着监管框架的确立,一场由华尔街巨头主导的数字资产革命正全面展开。
政策破冰:稳定币合法化开启数字资产新纪元
2025 年 7 月,美国金融监管迎来历史性时刻。特朗普总统正式签署《GENIUS 法案》,建立了美国联邦层面首个针对稳定币的监管框架。这项法案与正在审议中的《CLARITY 法案》共同标志着美国数字资产监管的 “破冰”,将市场焦点从政策博弈转向基础设施的实际建设。
美银美林在最新研究报告中预测,未来 2 至 3 年内,稳定币对传统银行的存款基础和支付体系将产生 “清晰可见” 的颠覆性影响。法案的战略意义远超技术层面,美国财政部长明确表示,该法案将刺激市场对美国国债的需求,缓解当前美债压力。据测算,若稳定币市场规模扩展至 2 万亿美元,发行方需配置约 1.8 万亿美元的美债,可能进一步压低美债收益率。
“监管破冰为银行业打开了数字资产创新的大门。” 一位华尔街分析师评论道,“谁先掌握稳定币和 RWA 的先发优势,谁就能在下一轮金融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摩根大通:从怀疑者到数字资产领军者
摩根大通的转型之路极具戏剧性。在戴蒙的领导下,这家华尔街巨头曾以对加密货币的批判立场著称,如今却成为传统金融机构拥抱数字资产的典范。
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当被问及加密货币支付技术时,戴蒙表示:“我们将同时参与摩根大通的存款币和稳定币,以了解它,并擅长它”。这一务实态度反映了整个银行业面对数字资产浪潮的战略调整。
摩根大通已面向机构客户推出美国银行业首个代币化存款产品 JPMD,同时积极探索加密货币抵押贷款业务。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计划将允许客户使用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资产作为抵押品,最早可能于 2026 年推出。由于《巴塞尔协议 III》对直接加密货币敞口要求 1250% 的风险权重,摩根大通很可能需要依靠 Coinbase 等外部托管机构来处理违约抵押品,这种合作模式为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RWA 赛道:华尔街巨头的代币化竞赛
当市场关注稳定币和加密货币抵押贷款时,一场围绕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竞赛已在华尔街悄然展开。
摩根士丹利:私人财富管理产品代币化
2025 年 6 月,摩根士丹利通过其投资的数字交易平台 Volcano Exchange (VEX) 全球首发 RWA 代币 “HL”。该代币锚定其顶级私人银行产品的未来收益权,发行规模 2000 万美元(2 亿枚代币),实现高门槛私行服务的可分割、可交易。
“HL” 代币是华尔街顶级投行首次将其核心高净值客户专属服务的收益权直接上链,标志着 RWA 从基础设施试验走向核心业务模式创新,目标直指拓宽财富管理客群边界。这一举措突破了传统私人银行服务单一且封闭的结构,提升了资产流动性,降低了客户进入门槛,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增强了资产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提升客户信任。从行业趋势看,反映出 RWA 代币化正在从基础设施试验阶段走向核心业务模式创新,成为未来财富管理领域竞争的关键优势。
高盛:数字资产平台分拆与多资产扩展
高盛数字资产部门负责人 Mathew McDermott 在迪拜 TOKEN2049 大会上表示,该行计划推出代币化美国国债和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的 24/7 全天候交易服务。作为加密衍生品交易台的运营者,高盛还透露,计划在 2025 年启动三个代币化项目,包括美国基金代币化项目和欧元计价的数字债券。
这一战略布局展现了高盛在 RWA 代币化领域的积极扩展,突破了传统市场的时间限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资产配置选择。此外,高盛还考虑将其数字资产平台(GS DAP)分拆为独立实体,旨在提升服务效率和市场流动性,标志着其在数字资产领域的战略进一步深化,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瑞士金融体系:央行与银行的双重布局
瑞士在 RWA 代币化领域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瑞士央行(SNB)延长了代币化资产结算试点,并计划将其接入实时总结算系统(RTGS)。这一举措提升了代币化资产的安全性,增强了其与传统支付系统的互操作性,为代币化资产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顺畅流通奠定基础,为全球 RWA 代币化提供了合规示范。
与此同时,瑞银集团(UBS)积极参与香港金管局的 “Evergreen 项目”,通过采用 “混合模式” 发行代币化绿色债券。这一创新降低了技术门槛,推动了可持续金融的上链应用,为全球绿色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瑞士的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传统金融在央行支持和清晰监管框架下推动资产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花旗集团:私募股权基金代币化试验
2025 年 7 月,花旗联合 WisdomTree 与 Wellington Management,在专为金融机构设计的 Avalanche Spruce 子网上,启动端到端私募股权基金代币化试验。试验涵盖代币转移、二级交易及抵押贷款功能,旨在验证合规自动化潜力,提升私募资产流动性。
此举是花旗继 2024 年推出 “Citi Token Services”(存款代币化)后,向更高价值、更复杂资产类别(私募股权)扩展的关键一步,是其构建机构级 RWA 基础设施战略的延续。花旗借助许可链架构,在 “合规性” 与 “链上效率” 之间寻求平衡,绕过公链的 KYC/AML 风险,保留区块链优势,这种 “半开放、强隔离” 的实验模式正成为传统金融机构主流选择,标志着 RWA 代币化的竞争正从 “能不能做” 迈向 “谁能做得深、做得快” 的新阶段。
德意志银行:稳定币与代币化存款
2025 年 6 月,德意志银行宣布正积极评估发行欧元稳定币及开发代币化存款系统,旨在优化支付效率和大幅削减跨境结算成本,策略上可能独立发行或寻求联盟合作。在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MiCA) 提供的合规框架下,德银此举不仅关乎效率提升,更是在全球稳定币格局(尤其以美元为主导)中,争夺欧元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话语权的战略举措。
通过发行欧元稳定币,德银能够提升其在跨境支付和结算中的竞争力,在欧洲金融市场的数字化转型中占据领先地位,推动欧元在数字金融生态中的流通,增强欧元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同时通过代币化存款系统的开发为大规模资产代币化铺平道路。
挑战与前景:数字资产融合的十字路口
尽管热情高涨,传统银行在拥抱数字资产的道路上仍面临多重挑战,互操作性、成本障碍和客户需求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基于对互操作性的需求和庞大的存量客户基础,银行业似乎更倾向于通过组建联盟的方式来推出稳定币解决方案。美银美林报告指出,尽管银行积极布局,但当前客户对稳定币的兴趣仍然 “平淡”,不过几乎所有银行都表示,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一旦客户需求加速,便会迅速采取行动。
跨境支付被视为最具潜力的突破口。美国合众银行首席执行官 Gunjan Kedia 指出,虽然稳定币可能加剧资金管理服务业务的竞争,但对银行卡和商户收单业务影响不大。
展望未来,随着《GENIUS 法案》的实施和《CLARITY 法案》的推进,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将进入快车道。随着摩根大通迈出加密货币抵押贷款的第一步,花旗深耕私募股权代币化,德意志银行探索基金代币化,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融合已不可逆转。金融的未来形态正在区块链上悄然构建,当华尔街最保守的银行巨头们纷纷拥抱数字资产,一场金融体系的深层变革已悄然启动,这场变革的结果,将决定谁能在数字经济时代掌握金融话语权。
关于【RWA 研究院】
RWA 研究院由多位资深金融家、Web3 从业者、产业创新者及技术专家联合发起,于 2024 年 6 月 25 日在香港正式发布 (全称:RWA Research Institute, 简写:RWARI)。作为国际上最早成立的专业 RWA 研究机构之一,RWA 研究院专注于现实世界资产 (Real World Assets, 简称 RWA) 领域,致力于推动传统金融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为投资者与企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促进实物资产的数字化与代币化,搭建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之间的桥梁。
RWA 研究院的核心使命是结合政策研究、标准制定与生态共建,助力企业实现资产数字化转型,为全球合规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战略协同。未来,研究院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联合国际机构举办全球产业峰会,探索多领域应用场景,为高质量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 年 5 月,RWA 研究院联合中国搜索、中电数字场景科技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发起成立 “中国 RWA 产业智库”,聚焦资产数字化领域的全球合规化发展。智库通过三大核心方向赋能实体经济:一是牵头编制《RWA 项目评价标准》等国际协作规范;二是构建 “资产上链 — 跨境流通 — 全球交易” 数字化服务链,融合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三是以香港、深圳为枢纽搭建跨境合规通道,推动绿色金融与跨境投融资创新。同时,智库依托 “双链融合架构”(国家级联盟链与跨链协议协同机制) 强化技术自主性与数据安全,深化跨境协作与合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