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年6月25日,亞洲頂尖學府香港科技大學花旗演講廳內,全球首個聚焦“現實世界資產數字化(RWA)”的國際頂級峰會——WCS·2025 RWA產業大會暨RWA研究院一周年慶典在此盛大啟幕。
零知識(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CEO梁棟在《手可摘星辰——RWA小行星採礦》主題演講中表示,RWA是硅基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價值橋樑,它會更高效的配置整個社會的資源,並提升社會運轉效率。RWA能夠提供全新的社區化組織形態。RWA能夠讓整個的商業項目變得更加透明。RWA可以打破投資者、經營者、監管者、消費者的邊界。RWA為项目提供全新的動力發展機制,RWA能夠讓小行星礦產的開採成為全球最多參與者的太空商業项目。

梁棟主題演講原文
尊敬的各位嘉賓:
很高興來到香港科技大學。此刻大家看到的圖片,記錄了我們去年12月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策劃的一場特殊展覽——展出外太空隕石作為地球外部礦產標本。

今天,我想探討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主題:如何通過RWA將天上的星辰帶到人間。
被低估的太空資產價值
許多人認為天上的星星只是石頭,事實遠非如此。請看這張圖片:這是墜落中國新疆的富康橄欖石隕石切片。銀色部分是金屬,鑲嵌其中的是天然寶石,其美感遠超想像。此類隕石僅占太空礦物總量的千分之三,其形成條件需類似地幔交界線的高壓環境。它正是RWA的底層資產之一。
再看這張佈滿紋路的隕石切片。現場有朋友準確指出:這是維斯臺登紋,鐵隕石的獨有特徵。古代傳說中的玄鐵寶劍、屠龍刀均以隕石鍛造。分析其元素構成:80%以上為鐵,20%為鎳,含微量鈷——這正是現代不銹鋼的配方。試想春秋戰國時期手持純度99.99%的隕鐵劍對抗青銅兵器,無異於天神降世。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資產,實則蘊藏巨大價值。
太空礦產的財富革命
2011UW158小行星於2015年飛抵地球,長1011米,寬498米。其蘊藏的鉑金礦藏估值達5.4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年GDP。但這僅是太空塵埃。

靈神星作為小行星帶核心天體,直徑230公里,表面積相當於137個香港。其體積6.1×10¹⁹立方米,本質是古老行星被剝離後的純金屬內核,金屬含量普遍超95%(地球礦藏1%-2%即稱富礦)。其價值單位需以“京”計量(1京=1億億),約合1000億京。若分配給全球70億人,人均可得7000億美元。

技術可行性已成熟
2023年10月,NASA耗資8.3億美元探測靈神星,絕非賠本生意。近十年日本“隼鳥號”探測器已實現小行星採樣返回。相比載人航太,無人採礦技術容錯率更高:設備無需考慮人體溫控限制,現有科技足以支撐。
成本瓶頸正在突破。歷史上土星5號火箭運送140噸物資至近地軌道需18.5億美元,而SpaceX新型火箭目標成本已降至200萬美元/次。這意味著大型採礦設備與太陽能電池板可批量升空,太空採礦進入經濟可行階段。

RWA構建太空採礦新範式
當前恰如1903年萊特兄弟首飛時刻——曾被視為天方夜譚的航空業已成日常。RWA將為太空採礦注入全新動力:
社區化組織形態:允許大眾參與星際项目;
商業透明化:鏈上數據監管+人類社會監管雙重保障;
身份融合:投資者、經營者、監管者、消費者角色邊界消弭;
創新激勵機制:為项目提供可持續的發展動能。

我們在澳門國家重點實驗室(小行星與月球探索基地)啟動研究,今日於港科大完成科技向金融的跨越。未來某天,當您與家人庭院賞星時,或可遙指蒼穹說:“看,那是咱家的礦。”
我們身處進化加速的奇點時代。碳基生命或將見證硅基文明誕生,而人類終將駛向深空。願諸位永懷夢想,心中有日月,手可摘星辰。
謝謝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数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wa100.cn/archives/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