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歆毅在 2025 Inclusion 外滩大会明确三大发展原则,强调技术基建服务实体经济
2025 年 9 月 11 日,上海 2025 Inclusion 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 CEO、蚂蚁数科董事长韩歆毅首次公开阐述通证经济发展理念。面对全球 3.8 万亿美元 Web3 原生资产中绝大部分集中于投机交易的行业现状,他明确提出 “合规是创新的生命线”,划定蚂蚁在通证化探索中的三大边界:坚决不发虚拟币、不参与任何形式炒作;专注技术基建而非颠覆行业;创造新价值而非争夺旧蛋糕。
韩歆毅指出,通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植根实体经济,而非局限于虚拟世界循环。他强调:“通证只有转变为解决实体经济信任、效率与成本问题的工具,才能形成有深度的生态体系。” 这一判断基于区块链性能突破、AIoT 融合催生数字化资产、隐私计算技术升级等产业成熟信号,标志着通证经济正迎来 “破晓时刻”。
在合规框架下,蚂蚁集团已通过真实世界资产(RWA)沙盒实践探索技术落地。其香港 Ensemble 项目采用 “两链一桥” 架构,将境内 9000 余个充电桩运营数据经隐私计算合规上链,成功实现 1 亿元跨境融资,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现金流自动分配,大幅降低中介成本。在新能源领域,蚂蚁与协鑫能科合作的光伏资产通证化项目,将电站收益权转化为数字通证,投资者用稳定币认购,跨境交易到账时间缩短至 3 – 60 秒,手续费降至传统方式的千分之一。
蚂蚁研究院同期发布的白皮书揭示,RWA 通证化、通证支付结算与安全可信环境构成实体延伸三大支柱。报告指出,产业资产通证化的核心价值在于 “信任穿透”,使融资决策基于资产表现而非主体信用,为万亿级 “沉睡资产” 注入流动性。这与韩歆毅 “服务行业而非颠覆行业” 的理念高度契合,例如其稳定币应用优先选择新能源资产,既因这类资产收益透明易拆分,也契合绿色金融政策导向。
当前全球 Web3 监管趋严,香港《稳定币条例》等政策为合规创新铺路。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专家季晓南认为,通证经济需 “规则护航”,蚂蚁划定边界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合规样本。高盛预测,2030 年 RWA 市场规模将达 16 万亿美元,蚂蚁通过技术基建构建的价值互联范式,正推动加密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行稳致远比求快求新更重要。” 韩歆毅的结语呼应了通证经济破晓时刻的行业诉求:在 3.8 万亿美元虚拟资产泡沫与 16 万亿实体机遇的十字路口,合规筑基、实体为本的路径选择,或将重新定义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创造逻辑。
原创文章,作者:数链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wa100.cn/archives/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