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4 日,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正式发布《关于警惕以稳定币等名义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针对近期市场出现的以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为噱头的非法集资活动精准 “亮剑”,明确指出 “资金盘” 运作等三大陷阱,强调持牌经营底线,并重申参与非法集资损失需自行承担。
此次风险提示直指行业乱象核心。随着 RWA 概念持续升温,不法分子借 “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 包装非法活动,形成三类典型陷阱:一是虚构底层资产,如宣称代币化 “稀有矿产”“医疗设备收益权”,却无法提供权属证明,部分项目估值虚增达 10-20 倍;二是资金盘运作,通过 “拉人头返利”“多级分销” 机制扩张,以新投资者资金支付旧户收益,2025 年香港某 “换电资产 RWA” 项目即因此类模式暴跌 87%;三是跨境违规推广,假借 “香港持牌” 名义向内地兜售,实则未通过合规备案,资金流向离岸账户难以追溯。
监管部门特别强调资质合规的核心要求。根据提示,合法 RWA 业务需满足严格牌照条件,如香港市场要求持虚拟资产服务牌照(VASP),实缴资本不低于 500 万港元,且客户资金需独立托管。而内地目前尚未开放 RWA 公开融资,任何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许可、面向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均属违法。浙江金融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平台用‘技术创新’掩盖无牌经营本质,投资者务必核查机构资质与资产审计报告。”
法律后果与风险自担原则被重点厘清。依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参与非法集资的损失由个人承担,且相关行为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2025 年以来,浙江已查处 3 起同类案件,涉案金额超 2 亿元,部分涉案人员已被追究刑事责任。区块链行业协会专家辛秉谦提醒:“真正的 RWA 项目有明确底层资产与合规托管,绝不会承诺‘保本高息’,这类宣传正是骗局的典型特征。”
此次提示与全国监管步调形成呼应。7 月以来,北京、深圳、重庆等多地相继发布类似警示,共同遏制 RWA 领域的非法金融活动蔓延。业内分析指出,随着全球 RWA 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突破 2 万亿美元,此类风险提示并非否定创新价值,而是通过明确红线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呼吁,公众发现可疑线索可向属地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原创文章,作者:链象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wa100.cn/archives/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