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的光伏企业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亮相 9 月 10 日至 13 日在上海举办的 2025 外滩大会,聚焦数字资产前沿议题,展示其在光伏资产数字化融资领域的创新探索。此次参会正值公司加速推进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实践之际,标志着新能源行业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迈入新阶段。
光伏行业长期面临重资产、长回报周期的融资挑战。传统模式下,光伏项目银行贷款审批需 3-6 个月,且要求资产负债率低于 70%,年还款额占营收比例高达 30%。分布式光伏项目因 “小而散” 特性,民营企业融资成功率不足 30%。晶科科技近期开展的《RWA 代币化:关键原理、全球趋势和香港实践》专题培训,正是针对这些行业痛点,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重构光伏资产融资体系。
香港成熟的数字资产监管框架为创新提供了合规土壤。根据《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 2.0》提出的 “LEAP” 框架,香港正推动可再生能源等资产的代币化应用,其 Ensemble 沙盒项目已成功支持多个实体资产上链案例。晶科科技董秘常阳表示:”香港的分层监管模式为光伏资产跨境流通开辟了合法通道,我们的培训重点聚焦资产确权、智能合约设计等实操环节,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技术层面,晶科计划借鉴 “资产链 + 交易链” 的双架构模式,通过 IoT 设备实时采集电站发电量等数据,经 AI 算法处理后上链形成不可篡改的数字凭证。智能合约将实现收益自动分配,参考同类项目数据,这有望将单笔融资处理时间从传统 72 小时压缩至 8 分钟,人工干预需求减少 83%。这种模式特别适配晶科的全球化布局 —— 公司海外出货量占比 65%,营收贡献超 70%,亟需高效的跨境资本工具。
作为首家加入 RE100 和 EP100 绿色倡议的光伏企业,晶科科技的 RWA 实践将 ESG 价值与资产流动性提升相结合。区块链技术的透明化特性可精准追踪碳排放数据,其已通过 SBTi 全部目标审验的 ESG 资质,将通过代币化进一步转化为融资优势。据测算,光伏资产代币化后融资成本可降低 30% 以上,同时为境外 ESG 基金提供合规投资路径。
晶科在技术创新上的深厚积累为此次探索提供支撑。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近 4200 项,拥有 462 项 N 型 TOPCon 核心专利,其研发的钙钛矿电池效率达 33.24%。这些技术优势使其在资产标准化、收益预测模型等关键环节具备竞争力,有望主导光伏 RWA 的技术标准制定。
此次外滩大会上,晶科科技将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图灵奖得主等顶尖专家深入交流。业内认为,其探索不仅为新能源行业提供了轻资产化模板,更通过 “实体资产 + 区块链 + 跨境资本” 的模式,推动绿色金融进入可编程时代。随着技术落地,万亿级光伏资产有望加速进入链上流通,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
原创文章,作者:金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wa100.cn/archives/1974